1~10月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累计同比增长52.73亿千瓦时,是推动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今年8月,该公司通过与当地气象、水文部门的技术合作,对比分析恩施地区历次厄尔尼诺年的气象特点,作出了大汛之后有大旱、大旱之后有大汛的精准预判,决定抢抓枯旱时机,组织开展隐患排查与整治工作。秋汛期间,该公司积极探索最优水库调度方案,实时抬高运行机组发电水头,降低发电耗水率。
全力公关,力争指标保口粮。8-9月,各电站统一行动,共发现、整治各类安全隐患537项,确保了设备在10月秋汛来临的关键时刻顶得上、发得稳。加强水雨情预测,及时做好腾库、拦蓄洪尾工作,努力用好每一方来水自主汛期结束以来,恩施地区开始出现持续干旱少雨天气,致使各县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目前,恩施公司来水情况良好,机组运行状态平稳,全体干部员工正以饱满的热情向更高的目标全力冲刺。
8-9月,恩施市、利川市、鹤峰县达到中旱,巴东县、建始县达到重旱。经济运行,降低水耗谋增发。高效清洁火力发电技术发展高效、清洁、低碳的燃煤发电技术与清洁的燃气发电技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需要。
2014年7月,我国首个商业化槽式光热发电项目,中广核青海德令哈50MW槽式太阳能热发电项目正式开工,先期实验回路项目已经建设完成。在金属结构制造方面,泄洪控制闸门及启闭机技术达到国际水平,制造与安装技术已居国际领先水平。输配电技术领域特高压交流1000kv、直流800kv系列成套装备已实现国产化,在电压等级、输电距离、传输容量、关键设备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记录,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3、模块化小型核反应堆技术小型堆具有安全性高、适用性广、占地小、建设周期短、投资低等特点,在发电同时可为工业供汽、城市供热、海水淡化提供蒸汽,实现电、热、水联产;也可应用于海岛、海上平台及大型船舶。
其发展方向一是提高煤炭的能源利用率;二是降低发电机组的污染物排放浓度和总量;三是减少CO2的排放强度。导读: 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发电技术和装备不断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及低排放方向发展,锅炉及汽轮机的制造和运行控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总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继续开展特种煤燃烧、结渣和沾污等特性参数研究、锅炉适应性研究。1、700℃超超临界的关键技术7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的发电效率接近50%,可比600℃超超临界发电技术高4%。2020年,全面掌握超高坝建设关键技术。目前,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效率达到18%,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效率接近20%,薄膜电池效率最高达到了21%,均处于全球领先的水平。
2、无线输电技术无线输电距离越长,输电效率越低,技术难度也越大。的菲涅尔光热电站成为最大的已投运菲涅尔电站。我国在智能电网关键技术、装备和示范应用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国际竞争力。2020年,掌握海水淡化装置与火力发电机组余热利用耦合设计,开展余热利用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技术基础研究,开展可用于拥有低温热源的企业低成本制取高品质淡水的推广应用。
2016年3月,国内首座碟式太阳能发电示范电站落户铜川,中航工业西安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碟式太阳能实验基地建设现场,50台碟架发电设备主体安装到位。2014年11月,印度信实电力公司在Rajasthan邦投建的100MW菲涅尔光热电站项目正式并网发电,这使其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在运行菲涅尔光热发电项目。
2016年7月青海盐湖佛照蓝科锂业公司太阳能集热加温供水项目将建成投产,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国甚至全球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太阳能集热供热站,也是首个将太阳能集热技术用于大工业供热的项目。2014年8月,首航光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敦煌100MW+10MW熔盐塔式电站正式开工。
我国海上风电综合实力整体较弱,机组容量以3MW~4MW为主,6MW机组处于样机试验阶段,并且我国严重缺少海上风电施工经验、运行维护与专业监测亟需加强。重点突破光热电厂系统集成技术和机组运行技术,重点研发熔盐吸热介质的槽式集热管、线性菲涅尔集热系统、太阳能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和设备;推广太阳能光热发电系统,2020年建成西部多个太阳能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完成超高坝安全性评价方法与安全标准、高碾压混凝土坝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超高土心墙堆石安全评价方法与安全标准制定。成为继俄罗斯之后掌握运行中的快中子堆技术的第二个国家。4、储能新技术目前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的主要形式,但抽水蓄能电站受地理位置和水资源的限制,随着新型储能电池研究的深入运行,十三五期间将是新型化学储能技术逐步向大容量、高效率、长寿命发展阶段,并有望进入商业化阶段。未来水电发展重点将在高坝工程防震抗震技术、超高坝建设技术、大型地下洞室群关键技术、流域梯级水电站联合调度运行技术、环境保护、移民安置与生态修复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
未来开发出新一代电工材料将对电气工程学科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科学进步,以及国防建设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kW微型燃气轮机研制已取得重大突破。
一期建设容量为110MW,采用高温高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该项目带有储热系统,建成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发电。世界上核能发达国家在发展大型核电机组同时,都在积极研发多用途模块式小型反应堆。
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线性菲涅尔太阳能热发电是通过吸收太阳能加热传热流体,通过热力循环进行发电。我国新一代能源系统技术能源开发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实施电能替代,是人类用能模式的发展趋势与终极目标。
水力发电技术我国的大坝设计和建设、地下大型洞室设计和建设、大型水轮发电机制造等技术均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可以采用空冷技术、仅消耗少量的水对聚光镜进行清洁等,减少对水资源的耗费,更适合沙漠、戈壁地带。到2020年,掌握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和先进反应堆的方案设计。2016年2月22日,美国SolarReserve公司装机110MW的新月沙丘塔式熔盐光热电站现已正式并网发电,并实现了110MW的满功率输出。
基础性、前瞻性技术研究1、电工新材料电工新材料是电气工程学科发展的基础,电工新材料的电磁等特性直接决定了所生产的各类电气装备的性能和水平,传统电气装备受电工材料电磁参数等限制致使其发展受到制约。在海上风电方面还有较大差距。
2010年,全球首个碟式光热示范电站Maricopa电站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投运,该项目由TesseraSolar开发,采用现已破产的SES斯特林能源系统公司的SunCatcher碟式发电设备,装机1.5MW,单个系统发电功率25KW,共采用了60个SunCatcher碟式斯特林发电机。目前国内电力系统对超临界CO2循环技术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但超临界CO2循环发电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将是一种可能带来发电系统变革的技术。
但风电与光伏发电的间歇性与随机性特征,难与适应电力生产消费的同时性要求,全国范围内部分时段存在弃风、弃光问题,需要在大容量储能技术在核心指标上取得重大突破。2、大型地下洞群关键技术我国西部地区独特的环境使得地下洞群成为水电工程枢纽布置的最佳选择,地下洞群正朝着单机大容量、洞室大跨度、施工大规模和安全高要求的方向发展。
构建受端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仿真平台。1、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规划技术全球能源互联网规模大、结构复杂,需要在规划分析理论、市场空间预测、电力流格局规划和特大规模电网结构设计等方面开展重点攻关。重点突破主动配电网规划技术、配电网与用户互动技术、高功率电动汽车充电的配电网适应性技术等。在城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公共设施、公用建筑物、居民住宅等领域,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水电、太阳能、天然气冷热电联供、余热余压发电等资源综合利用进行示范和推广,实现能源多渠道供应和多层次开发。
对于联合循环发电,目前第三代IGCC技术正在研发中,已建立的IGCC示范电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经济性和可靠性是影响其商业化的关键因素;对于煤基多联产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的生产流程与产品生产方式的创新研究,技术关键和难点仍是煤的热解和气化装置的开发。太阳能热发电技术取得重要成果,其中塔式和槽式发电项目已经开展示范应用。
一、发展现状燃煤发电技术领域发电技术和装备不断向高参数、大容量、高效及低排放方向发展,锅炉及汽轮机的制造和运行控制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总体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燃气轮机发电领域重型燃气轮机的引进和自主研发使我国在燃气轮机设计、制造、燃烧等基础领域取得进展,但燃气轮机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国内发电用燃气轮机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国际先进的G/H、J级重型燃气轮机初温已经达到1500~1600℃,简单循环发电效率达到40%~41%,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已达到60%。
1、海上风力发电技术欧洲海上风电起步早、发展快,全球已建成的海上风电90%位于欧洲,截至2014年,欧洲累计海上风电装机达到805万千瓦,分布在欧洲11个国家的74个海上风电场。这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运行的太阳能热发电示范工程。